暗场是什么?
在完全相同设置(增益、曝光时间)和温度下,盖上镜头盖拍摄的全黑照片。
其作用是什么?
它能记录下望远镜自身的固有噪点(热噪点)。后期用天文照片减去这些噪点,就能得到更干净、更清晰的星空图像。
1.如何判断要不要补拍暗场
1.1查看天文图的关键信息
- 连接设备,进入相册。
- 选择你要处理的天文图,点击右下角的「i」符号。
- 记下关键信息:快门速度(比如 15s)、增益(比如 60)、拍摄温度(比如 43°C-44°C)。

1.2检查暗场库中暗场信息是否匹配天文图
暗场库有对应天文图区间内所有温度暗场,消除噪声效果更佳;
以15s 60增益天文图所需43°-44°c为例,若分别有43°c、44°c的15s 60增益暗场,此时机内消除噪声效果最佳。
若有,则无需新拍暗场;若没有,则自己拍摄对应温度暗场。
- 点击拍摄-选择天文模式-点击功能选择天文暗场。
- 点击长焦暗场,上滑暗场,检查是否有对应快门、增益、温度的暗场。



结论:暗场库中需有天文图同参数的快门、增益、温度的暗场。
有匹配的暗场 → 不用新拍;
没有匹配的暗场 → 需要按下面的方法新拍。
2.如何拍摄并检查暗场
2.1暗场拍摄教程
暗场拍摄流程:
-
对准暗处:安装太阳滤镜,将镜筒拧向机身内,将 DWARF 3 放到黑暗环境中。
-
选择拍摄模式:切换到天文模式-功能-天文暗场。
-
设置参数:任意滤镜都可以;快门、增益跟亮场一致;拍摄张数10。
-
开始拍摄。
- 文件位置:U盘-Astronomy-DWARF_DARK_镜头_exp_参数。
系统默认暗场单次拍摄为10 张,也可以手动设置拍摄更多张,拍摄中设备会持续升温,从而保证暗场覆盖的温度更多(更多的温度暗场可以适配同快门增益的其他天文图,降低暗场拍摄频率)。
举例:本次设置拍摄暗场总张数47张,拍摄结果为:
1.31℃一张,32℃10张,33℃9张,34℃11张,35℃12张,36℃14张。2.30s快门增益60,31℃的暗场适配 23(31-8)℃~39(31+8)℃的30s快门增益60的天文图;
2.2电脑中暗场文件检查

-
暗场。
-
曝光时间。
-
增益值。
-
bin 表示 binning 设置。其中:长焦 bin_1表示未 binning(4K),bin_2 表示 2x2 binning(2K);广角 bin_1表示未 binning(2K)。
-
暗场温度。
-
暗场数据是 10 次叠加平均生成。
电脑中检查各温度暗场堆叠张数,暗场叠图越多效果越好,可以多拍几次(比如拍 2-3 次 10 张),这样每个温度的暗场叠图数量更多,消噪声效果更棒;
尽量覆盖多温度:拍摄时尽量让暗场的温度范围,能包含你天文图的拍摄温度(比如天文图是 43°C-45°C,暗场就尽量拍 43°C、44°C、45°C 的)。
3.如何将新拍暗场用于之前的天文图
- 点击相册。
- 选择多夜叠图功能。
- 选择天文目标,进行多夜叠图(此时会自动匹配最近暗场温度进行叠图)。
- 叠图完成,新的暗场即与天文图叠图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