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
菜单

🚀高阶 拍摄暗场、偏置场、亮场、平场

下载
本文章主要记录使用 DWARF 3 拍摄天文照片的四个重要步骤,即暗场、亮场、平场和偏置场。这些步骤的目的在于确保大家拍摄出的天文照片尽可能地清晰和准确。

1.亮场拍摄

定义:亮场就是天文图像。
亮场拍摄流程:
  1. 对准天空:镜头对准无遮挡有星星的天空。
  2. 选择拍摄目标:切换到天文模式-功能-星图-选择目标。
  3. 设置参数:功能-参数-设置滤镜、快门、增益、拍摄张数。
  4. 开始拍摄。
  5. 文件位置:U盘-Astronomy-DWARF_RAW_目标名。

2.暗场拍摄

  • 定义:暗场是在完全遮挡相机镜头,没有任何光线进入的情况下拍摄的图像。即使没有光线进入相机,相机的感光元件依然会因为自身的物理特性产生一些电信号,这些信号就被记录在暗场中。
  • 作用:去除亮场中的热噪声和暗电流噪声。通过将亮场减去暗场,可以得到更纯净的只包含天体光线的图像,大大提高图像质量。
  • 拍摄要点:暗场拍摄的参数要与亮场一致,温度差别要在8度以内。
  • 注意:DWARF 3拍摄的暗场可直接在机内堆叠时使用。
暗场拍摄流程:
  1. 对准暗处:安装太阳滤镜,将镜筒拧向机身内,将 DWARF 3 放到黑暗环境中。
  2. 选择拍摄模式:切换到天文模式-功能-天文暗场。
  3. 设置参数:任意滤镜都可以;快门、增益跟亮场一致;拍摄张数10。
  4. 开始拍摄。
  5. 文件位置:U盘-Astronomy-DWARF_DARK_镜头_exp_参数。

3.偏置场拍摄

  • 定义:偏置场是在相机的快门速度最快、参数跟亮场一样的情况下拍摄的图像。它记录的是相机电子系统的基线信号,包括读出噪声等。是相机在没有真正进行光线曝光时的基础电信号状态。
  • 作用:偏置场在天文图像处理中也用于噪声校正。它可以帮助进一步精确去除亮场中的读出噪声等,与暗场和平场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校正亮场中的各种噪声和不均匀性,让最终的天文图像质量更高。
  • 拍摄要点:因为相机在每次通电开机后的偏置均不一致,因此建议偏置场在拍摄亮场时当场拍摄。拍摄张数是亮场张数的1倍到数倍,由于使用最小快门速度,因此拍摄偏置场几乎不耗时间,请尽可能的多拍。
  • 注意:DWARF 3 拍摄的偏置场不会直接在机内堆叠时使用,需要自己在电脑上叠加平均偏置场,替换掉机内对应的偏置场。注:需要使用 16 位无符号整数 fits 图像,命名规格和原图一致。
偏置场拍摄流程:
  1. 对准暗处:安装太阳滤镜,将 DWARF 3 放到黑暗环境中。
  2. 选择拍摄模式:切换到天文模式。
  3. 设置参数:任意滤镜都可以;增益跟亮场一致;快门最快;拍摄张数设置10张。
  4. 开始拍摄。
  5. 文件位置:U盘-Astronomy-DWARF_RAW_镜头_EXP_参数(例如0.0001s)。

4.平场拍摄

  • 定义:平场是拍摄一个均匀照亮的平面所得到的图像。这个平面可以是白天的白纸、电脑的白屏或者专门的平场板等。
  • 作用:可以校正亮场图像中的光学系统和传感器的不均匀性。在后期处理时,将天体照片中四周的暗角亮度适当提高,也能适当降低光污染导致的天空亮度不一致的问题。
  • 拍摄要点:使用与亮场相同的参数,仅更换拍摄目标和调整曝光时间。
  • 注意:DWARF 3 拍摄的平场不会直接在机内堆叠时使用,需要自己在电脑上叠加平均平场,替换掉机内对应滤镜的平场。注:需要使用 16 位无符号整数 fits 图像,命名规格和原图一致。
平场拍摄流程:
  1. 镜头对准白色平面目标:比如白天的白纸、手机或电脑的白屏(亮度调低),或者专门的平场板。
  2. 选择拍摄模式:切换到天文模式。
  3. 设置参数:滤镜、增益跟亮场一致、张数10,调整曝光时间(例如1/3s),直到画面从纯白变得稍微暗一点(不能过曝)。
  4. 检查平场的直方图数值(可使用PI、Siril、PS等工具查看):在看图软件中平场均值在2000-3400以内比较合适。
  5. 注意:当图像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阴影/亮带),可以重拍平场,此时的平场数据的均值需要和天文图像的亮度均值相近。
  6. 文件位置:U盘-Astronomy-DWARF_RAW_镜头_EXP_参数(例如0.3s)。
此图为平场拍摄参考图(天文滤镜偏红)。
通过以上这四个步骤并结合天文文件规则教程,你可以确保拍摄的天文照片尽可能地减少噪声和不均匀性,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天文图像。记得在拍摄过程中保持耐心,因为天文摄影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和练习才能掌握。祝你拍摄愉快!
上一个
DWARF 3 文件规则
下一个
DWARF 3 日常摄影
最近修改: 2025-06-26